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為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並與聯合國建立關係。
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臺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錶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導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我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72年恢復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
早在1980年,世界氣象組織就將世界氣象日的主題訂為“人與氣候變遷”,隨後歷年與氣候和氣候變遷有關的主題有:1986年的“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1999年的“天氣、氣候與健康”,2001年的“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2002年的“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2003年的“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2005年的“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2007年的“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配合今年主題的海報是這樣一幅圖景:鮮花叢中,一個孩子在向著藍天和白雲歡呼,這美好的圖景與當今嚴酷的氣候變遷現實形成了鮮明地對比。氣候變遷甚至威脅到我們呼吸的空氣,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科學家所描述的,二億五千萬年前海中的甲烷爆出,造成90%的海洋生物與75%的陸地生物的大滅絕。
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日
歷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每年的“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歷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如下:
- 1961年 氣象
-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 1962年 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 1964年 氣象─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
-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 1966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 1967年 天氣和水
-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 1969年 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 1970年 氣象教育和訓練
-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 1974年 氣象與旅遊
- 1975年 氣象與電訊
-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 1977年 天氣與水
- 1978年 未來氣象與研究
-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 1981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 1983年 氣象觀測員
- 1984年 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 1985年 氣象與公眾安全
-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 1987年 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
-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 1989年 氣象為航空服務
-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 1991年 地球大氣
-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 2000年 氣象服務五十年
-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 2004年 資訊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 2008年 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BETTE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