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全球變暖絕非杞人憂天

今年我國遭遇暖冬已成定局。在歐洲、美國等地,今冬氣溫也一路走高,屢破紀錄。

今年我國遭遇暖冬已成定局。在歐洲、美國等地,今冬氣溫也一路走高,屢破紀錄。

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哪些威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

 

我國是全球氣候變暖特徵最顯著的國家之一

記者:近些年來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似乎很明顯。

秦大河:確實是這樣。我國是全球氣候變暖特徵最顯著的國家之一。1950年以後,無論是年平均溫度還是冬季溫度,我國大部地區都有明顯的變暖趨勢。從1986/1987年的冬季至今,我國已經經歷了19個暖冬。特別是2006年,全國平均氣溫達9.92℃,成為1951年以來創紀錄的暖年。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2006年,對氣候極為敏感的青藏高原39個國家正式氣象觀測站中,有13個站的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最直接威脅是極端氣候災害異常

記者:最近,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相關報告預估,到21世紀末,全球地表氣溫將平均增暖1.1℃至6.4℃。作為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您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們最直接的威脅是什麼?

秦大河:我認為,最直接的威脅就是極端氣候災害異常,難禦難防。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不僅會導致暖冬的出現,還會使一些極端天氣事件,比如高溫、乾旱、颶風的頻數和強度都發生一些改變。全球氣候變暖從總體上來講,影響到我們這個地球村的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國家。

2006年中國發生了幾次大的颱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全球氣候變暖相關的。去年,我國颱風登陸時間早、滯留時間長、風力大、降雨多、破壞性強,歷史上罕見;春季森林火災重、沙塵暴天氣多、四川重慶夏季伏旱強、長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陽湖等的水位低、部分地區農作物病蟲害嚴重也是多年少見;暴雨、高溫熱浪、大霧、霾、雷電、酸雨等頻發的災害性天氣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如果到21世紀末,全球地表氣溫平均增暖1.1℃至6.4℃,這將使我國極端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強度和區域分佈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把握,所造成的災害也將更為嚴重。

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十分嚴峻的現實威脅

記者:全球氣候變暖還將帶來哪些影響?

秦大河:除了氣候災害更為極端、防災形勢不容樂觀外,我們研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還很有可能對我國帶來以下影響。

一個是雨雪時空分佈異常,水資源安全形勢堪憂。

冰川融水是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西北的冰川面積顯著減少,據預計,到2050年還可能再減少27%。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除松花江上游和黃河上游的徑流有所增加外,我國其他主要流域的徑流量都呈減少趨勢。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全國的湖泊面積大幅度減少。我國西北各大湖泊絕大多數水量入不敷出,每年平均有20多個湖泊消失。

另一個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面臨新的壓力。受全球氣候變暖及其所導致的乾旱化趨勢,我國草原和荒漠分佈範圍向我國西部和高海拔地區擴展,草原面積不斷減少,退化速度不斷加快。

我國的濕地面積也大大減少,東北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從1949年的534萬公頃銳減到2000年的95萬公頃。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凍土將全面、持續退化,對凍土區生態環境、工程環境和河湖水文等產生重大影響,並將對青藏高原氣候產生重要回饋作用。生物多樣性減少,物種遷移和消亡的概率明顯增加。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設的熱島效應,大氣中氣溶膠濃度增加,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天氣增多,霧、霾、酸雨、光化學煙霧等極端氣候環境事件也將呈增多增強趨勢。

另外,全球氣候變暖還將導致土地退化和病蟲害加劇,農業生產風險加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

記者: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科學家們在杞人憂天。

秦大河:應當說,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現實威脅,絕非杞人憂天。

減緩氣候變遷必須從經濟、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作出努力

記者:如何評價我國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遷方面採取的措施?

秦大河:我國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得到了廣泛認同與高度肯定。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理念,要求力爭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成效,“規劃”還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20%。

此外,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候變遷問題,在多部門和廣大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在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近年來,《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十一五”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等都將氣候變遷問題納入其中。

記者:當前,我們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

秦大河: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相對緩慢,沒有引起整個社會足夠重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比較複雜,而各方面的應對缺乏科學指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過多強調“減緩”而忽視“適應”等。

為更好地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建議把應對氣候變遷列入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加快建設國家氣候變遷應對科學工程;組織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專家和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國家戰略,尤其要拿出防禦和減輕極端氣候災害的戰略措施;加強氣候變遷的宣傳,喚起全社會節約資源能源、保護全球氣候的意識。

氣候變暖具有全球化特徵和歷史性根源,不是一時、一地、一國的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氣候問題、環境問題,減緩氣候變遷必須從經濟、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作出努力。


新闻 | 气候变暖让飓风越来越强
观点 | 全球变暖是“极冷”祸根
新闻 | 大型动物灭绝使气候变暖加剧
观点 | 英科学家研究显示肉食者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新闻 | 全球暖化恐恶化非洲昏睡病
新闻 | 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繁茂无助减碳
新闻 | 美建国初就争论全球变暖 杰斐逊测温50年终证实
视频 | 遏制全球暖化最快的方法
新聞 | 氣候變暖讓颶風越來越強
觀點 | 全球變暖是“極冷”禍根
新聞 | 大型動物滅絕使氣候變暖加劇
觀點 | 英科學家研究顯示肉食者或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新聞 | 全球暖化恐惡化非洲昏睡病
新聞 | 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繁茂無助減碳
新聞 | 美建國初就爭論全球變暖 傑弗遜測溫50年終證實
視頻 | 遏制全球暖化最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