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酸度逼近臨界值

表層海洋霰石飽和度越低,表示海洋酸度越高。這一數值低於3時,一些海洋生物會承受生存壓力;低於1時,貝殼會開始溶解。目前,這一數值為2.8。

據新華社報導,一支國際研究團隊2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海洋酸度正逼近安全臨界值,極可能成為衡量地球“健康狀況”的九個關鍵指標中第七個越過紅線的指標。

地球“健康狀況”關鍵指標不斷惡化!

這項研究由德國知名研究機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牽頭。研究人員使用表層海洋霰石飽和度作為評估海洋酸度的指標,參考工業化前3.44的水準,將安全閾值設置為2.75。表層海洋霰石飽和度越低,表示海洋酸度越高。這一數值低於3時,一些海洋生物會承受生存壓力;低於1時,貝殼會開始溶解。目前,這一數值為2.8。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伯里斯·薩克舍夫斯基說,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海洋酸度升高,“變得越來越酸”。即使在快速減排的情況下,考慮到“已經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海洋系統作出反應所需時間”,海洋持續酸化“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無法避免”。因此,今後幾年內“突破海洋酸度邊界似乎不可避免”。

依據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去年參與的一項研究,在衡量地球“健康狀況”的九個關鍵指標中,氣候變化、生物完整性、土壤狀況、淡水資源、營養物污染和新型化學物質(微塑膠和核廢料等人造化合物)這六個指標均已突破“安全邊界”,海洋酸度、空氣污染和臭氧層狀況三個指標在相對安全範圍內,但海洋酸度和空氣污染都在及格線邊緣徘徊並不斷惡化。今年,海洋酸度也已逼近臨界值,情況不容樂觀。

今年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研究地球邊界問題的負責人萊夫克·凱撒說,依據最新研究,上述六個已經越過紅線的指標進一步惡化。

9個全球氣候臨界點5個處於危險區

據悉,上述研究的九個關鍵指標中,“生物完整性”一項的狀況最為糟糕,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是過去1000萬年間平均滅絕率的100倍,超出地球安全邊界的10倍。而這項指標是支撐起地球生命維持系統的“第二根支柱”。

除了“第二根支柱”外,氣候變化才是最重要的那根支柱。而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臨界點有多個正處於危險區。

2022 年埃克塞特大學氣候研究員大衛·阿姆斯壯·麥凱等人的研究成果發現,氣候臨界點共有 16 個,其中 9 個為影響全球的全球性臨界點,7 個為可能產生嚴重區域影響的區域性臨界點。

全球性臨界點可能會導致全球性的連鎖影響,伴隨著額外的碳排放和更高的海平面上升率。

區域性臨界點可能產生嚴重的區域性或地方性影響,如極端溫度、更頻繁的乾旱、森林火災和前所未有的天氣等。

當時,麥凱等對逐個臨界點被觸發所需的氣溫升幅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有5個臨界點已處於危險區,已經或很快就會被突破。這5個危險的臨界點是格陵蘭冰蓋崩塌、南極西部冰蓋崩塌、北極凍土層崩塌、熱帶珊瑚礁消亡,以及拉布拉多海副極地對流崩塌,其中格陵蘭冰蓋和南極西部冰蓋崩塌的臨界點已經被突破。

觸發格陵蘭島冰蓋全面消亡的臨界點是升溫 0.8℃,而觸發南極西部冰蓋全面消亡的臨界點是升溫 1℃。除了這 5 個臨界點之外,其餘 11 個臨界點被觸發所需的升溫幅度超過 1.5℃,被歸於有可能被啟動的臨界點。

2024年,發佈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也正接近臨界點。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冰蓋融化速度快於預期,河流水位不斷上漲,北大西洋的淡水流入量增加,阻礙來自南方鹽度更高、更溫暖的海水下沉,導致該系統趨向崩潰。此前研究顯示,AMOC處於1000多年來最疲軟狀態。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對氣候系統和人類來說是個壞消息。

臨界點是指系統中的微小改變可能會導致突然的變化,由於回饋過程的放大,這種變化難以逆轉或不可逆轉。萊頓比喻說:“這就像人靠在椅子上:當接近臨界點時,只需輕輕一推,椅子就會倒下。

(有刪節)


新闻 | 全球海洋酸度逼近临界值
图片 | 被塑料垃圾缠死的海龟
综合 | 揭秘地下鲨鱼鳍走私团伙
新闻 | NOAA:北极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新闻 | WWF:过去45年海洋动物数量减少一半
新闻 | 海洋需耗费1000年才能从目前的气候变化中恢复
新闻 | 每年大量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中国居首
塑料 | 大洋中的塑料“瘟疫”
圖片 | 被塑膠垃圾纏死的海龜
綜合 | 揭秘地下鯊魚鰭走私團夥
新聞 | 研究:亞馬遜一些地區可能達到臨界點並枯竭
新聞 | 科學家警告:亞馬遜雨林到 2050 年可能達到“臨界點”
編者的話 | 關於氣候危機 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新聞 | NOAA:北極變暖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深遠影響
新聞 | WWF:過去45年海洋動物數量減少一半
新聞 | 海洋需耗費1000年才能從目前的氣候變化中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