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1年,法國50%的核電機組服役超過30年,設備老化帶來了潛在的核風險。
據英國BBC報導,發生爆炸的是位於法國南部省份的馬庫勒核電站。據悉,爆炸已經造成一死三傷並有3萬升鈾溶液溢出並可能流進附近河流,未來形勢不容樂觀。更為諷刺的是,這家核電站被法國公司阿海琺用來處理核廢料,而阿海琺為地震中發生核洩漏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提供核燃料。
事故原因目前不得而知,但這場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很快從法國蔓延至歐洲大陸乃至全球,讓國際社會對核電未來進行深刻反思。
人們對核電的恐懼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強烈。在亞洲,一場並不算突然的大地震,造成了福島核電洩露的次生災害。號稱高科技的日本國,面對核洩露的風險幾乎無計可施,只能用最為笨拙和原始的海水冷卻方式應對危機。
遺憾的是,日本核電洩露的污染和風險並未隨著災後重建而消弭,亞洲乃至美國還在檢測著核廢液是否太平洋的波濤到了本國海岸。在歐洲,如果算上斯洛文尼亞和烏克蘭核電站事故,法國核電爆炸已經是第三次了。
相比日本,歐洲不僅擁有核電高科技,而且環保觀念深入人心。這三場核電事故,對歐洲人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可想而知。
之前,歐洲第一經濟大國德國已經通過法案,確定到2022年左右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如果說之前德國民意對此還有爭議的話,法國核電站爆炸將可能堅定德國上下關閉核電站的決心。
德國下得了決心,法國未必。首先,法國是嚴重缺乏一次性能源的國家;其次,法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和美國日本在全球三足鼎立;其三,法國發電量的85%來自核電,離開核電,法國整個國家將要停擺。
除此之外,由於法國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和核電技術全球領先,出口核電技術和設備,已經成為法國搶灘全球市場和出口創匯的主力。可以說,核電產業攸關法國核心國益。
關鍵是,除了技術和裝備,法國人也為自己標準化和一元化的核電管理模式,嚴密的廢料監控方式引以為豪。他們認為,靠完善的立法、嚴密的監管,安全的監控,就能確保核電安全,為法國人服務和創匯。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到2011年,法國50%的核電機組服役超過30年,設備老化帶來了潛在的核風險。不過,第三代核電反應堆機組要到明年才能建成,批量建設則要等到2015年以後。
由於福島核電洩漏主要是機組設備老化所致,也就意味著法國50%的核電機組存在著風險。此番核電爆炸,為法國核電敲響了警鐘,也給沾沾自喜的法國以猛地棒喝。
日本、法國兩大核電強國先後發生核電事故,其他國家還敢大刀闊斧地發展核電嗎?這確實是個難題。核電和其他能源利用不同,容不得絲毫的馬虎,一旦遭遇“萬一”,就會釀成大事故,而在核污染面前,人類幾乎沒有更好的破解之策,只能靠原始的封存,或者時間去沖淡災難和悲劇。因此,在人類現有的科技局限下,發展核電站是危險的選擇,有時甚至是飲鴆止渴。
讓人警惕的是,即使是在核電技術先進的法國,支援核電發展的民意也只有52%強。這次核電,支持核電的民意恐怕會大幅下降。法蘭西會根據民意調整自己的核電政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