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有超過 1.15 億隻動物被用於實驗及相關的研究。但在藥物研發方面,超過90%的動物實驗都是失敗的。
編者按:一直以來,在醫學界,動物實驗的有效性就不斷受到質疑。此處摘要引述2015年劍橋大學的雜誌《劍橋醫療倫理季刊》(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上的一篇文章:《動物實驗的缺陷和對人類的危害》(doi:10.1017/S0963180115000079),介紹給大家。
文章的作者認為,動物實驗有局限性,是不可靠的,其結果造成許多危害。原因主要有三個:(1)實驗室環境和其他變數對研究結果的影響;(2)動物疾病模型與人類疾病之間的差異;(3)生理和遺傳學上的物種差異。
例如,有些研究者為了在動物身上重現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會夾住動物的血管或人工插入血凝塊。然而,這些干預措施並不能複製動脈粥樣硬化的複雜病理及其潛在原因。
文章列舉的資料表明,動物實驗的失敗率高的驚人。如在2004年,美國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估計,通過臨床前測試(包括“關鍵”的動物試驗)的藥物中有 92% 未能進入市場。最近的分析表明,儘管人們努力提高動物試驗的可預測性,但實際上,失敗率卻在不斷上升,目前已接近 96%。
關於生理和遺傳差異,作者舉了一個例子:2013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廣泛用於研究人類炎症疾病(敗血症、燒傷、感染和創傷)的小鼠模型具有誤導性。該研究發現,小鼠對炎症狀況的反應與人類有很大不同。小鼠與人類在基因開啟和關閉以及基因表達的時間和持續時間方面存在差異。
一些動物實驗的結果甚至危機人類的生命。如2006 年,六名人類志願者注射了一種免疫調節藥物 TGN 1412。在注射實驗藥物幾分鐘後,所有志願者都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細胞因數風暴,導致受試者全身器官衰竭。這種藥物旨在抑制免疫系統,在首次人體試驗之前,已經在多種動物(包括靈長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都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作者最後指出:證據表明,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重大的生理和遺傳差異可能導致使用動物研究人類疾病、治療、藥物等無效。在很大程度上,動物模型,特別是動物實驗,在生物醫學科學的絕大部分領域中,不足以預測人類的臨床結果。因此,人類可能會因此而遭受重大的、不可避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