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選擇,現在的問題是,‘人類是否會作出選擇?’只要作出選擇,選擇拒絕皮草,這個行業就會終結。」
《皮交易》一部新的獨立紀錄片,影片痛批了毛皮行業和那些縱容其做法的人。該片星期四晚在韋斯特伍德雄冠劇院舉辦了洛杉磯首映。
這部影片由動物權利律師和非營利組織“動物救援、媒體和教育(ARME)”的創始人香農·基斯導演。影片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儘管毛皮養殖業的殘酷性有翔實的證明,為什麼皮草仍然是現代時尚的一部分。
放映前基斯說:“我簡直不敢相信人們還穿皮草,我知道早就該拍這部電影,因為這些動物是遭受活生生的折磨,很醜惡。”
這部紀錄片反映的是毛皮業的殘忍與醜惡,令人不安的動物受折磨畫面(在牢籠中,受電刑,甚至毆打致死)穿插著與幾位著名反毛皮活動分子的訪談,包括眾議員鄧尼斯·J. 庫欽奇(俄亥俄州),環境律師 Jan Schlichtmann,設計師陶德·奧爾德姆(Todd Oldham),善待動物組織主席英格麗·紐柯克,Overstock.com 首席執行官派特裏·克伯恩(他選擇不在他的網站上出售毛皮)和演員活動分子,包括亞歷山卓·保羅(Alexandra Paul),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和裏普·福克斯(Jorja Fox)。
事實上,電影中的虐待鏡頭如此之多,至少對我來說,看的時候需不斷自我剪接。無數次我得捂上眼睛讓我的感官暫離殘酷的畫面(即便如此,我還是幾次落淚)。
但是,貂養殖場可怕的畫面對動物權利組織包括善待動物組織和動物解放陣線來說是意料之中的。使《皮交易》與眾有所不同的是,其意在曝光毛皮業謹小慎微的公共關係策略。
例如,近年毛皮業一直自詡“環保”,因為說起來皮和毛皮是可生物降解的。但實際上,制皮草需用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影片中演員和環保活動家小埃德·貝格利說:“這完全不是什麼環保,對我來說,這是偽環保。”
這部電影也對皮草作為身份象徵的思想也有所觸及。反皮草活動家和前NBA球員約翰·薩利(John Salley)說:“這些嘻哈明星並非迷戀皮草,他們實際上是在樹立形象,一個‘我成功了’的形象。”
最著名的動物電影之一《豬寶貝》(Babe)的主演克倫威爾,把毛皮業的未來歸結成一個簡便的解法。他說:“我們有選擇,現在的問題是,‘人類是否會作出選擇?’只要作出選擇,選擇拒絕皮草,這個行業就會終結。”
來源:洛杉磯時報博客 Anti-fur documentary 'Skin Trade' debuts with celebrity support in Westwood
電影官方網站:http://skintradethemovie.com/
翻譯:Jennifer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