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曆雞年就要到來。科學家發現,一直以來,雞的智力水準被低估了。
中國農曆雞年就要到來。科學家發現,一直以來,雞的智力水準被低估了。
在人們印象裡,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家養動物——雞有時會成為笨或蠢的代名詞,比如,呆若木雞。
全球領先的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機構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Animal Cognition(《動物認知》)新近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顛覆了傳統認知。文章作者——科學家Lori Marino(洛麗·馬里諾)認為,雞的智力水準被無端低估。雞有獨特的個性,會運用策略智取對手。它們懂得自己在啄食順序中的地位,還能進行演繹推理,這是人類到7歲才逐漸形成的能力。
馬里諾是一個有關動物福利及研究的專案The Someone Project的資深科學家。該專案是美國兩家機構——農場庇護所(Farm Sanctuary)和Kimmela中心的合資項目。馬里諾指出,家雞心理學這個概念對多數人還很陌生。人們覺得雞身上缺乏其他聰明的動物所具備的多數心理特點,並往往認為其智力水準也比其他動物低。
研究表明,雞對於數字有一定的認知。科研人員拿剛孵出的雛雞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它們能夠區分數量,並有數量排序的概念。人們在剛出生五天的家雞面前放置兩組不同數量的物品,在用兩塊隔板阻擋之後,它們還能成功找出哪塊隔板後面的物品更多,它們似乎進行了加減形式的簡單算數。
如果雞看到一個移動的小球,那在小球消失後,它還能記住其移動軌跡,記憶能維持180秒。如果將小球的位移遮擋住,雞依然能記住其移動軌跡,時長為一分鐘。在類似條件下,這一能力表現與大多數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
在爭取更好的食物獎賞時,雞會保持自製力,而且還能自我評估自己在啄食順序中的地位。科學家認為,這兩個特點是自我意識的體現。
雞的溝通方式也相當複雜,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視覺展示和至少24種不同的鳴叫,它們有可以傳遞包括呼喚、展示和啼叫等資訊的信號。這種能力需要某種程度的自我意識,以及領悟其他動物意圖的能力,這也是包括靈長類動物在內的高智商、群居動物所具備的能力。
雞能感知時間間隔,並預見未來發生的事情。雞能經歷一系列複雜的消極和積極的情緒,這包括恐懼、期待和焦慮。它們能根據情況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根據研究,雞還擁有一種簡單形式的移情能力,被稱為情緒傳染。不僅單個小雞有鮮明的個性,母雞們也會表現出一系列單獨的母性特質,並似乎會影響到小雞的行為。家雞們會互相欺騙,並互相觀察,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