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太平洋多个水域的抹香鲸体内发现有毒物质踪迹,这意味着太平洋或许正面临有毒物质污染威胁。
一项针对抹香鲸的跟踪研究显示,生活在太平洋多个水域的抹香鲸体内发现有毒物质踪迹,这意味着太平洋或许正面临有毒物质污染威胁。
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毒理学家塞莉纳·戈达德-戈丁及其研究团队对生活在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5个区域内的234头抹香鲸展开跟踪研究。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3日援引戈达德-戈丁的话报道:“这是第一次利用一种濒危动物作为标记物种,开展整个大洋层级的污染研究。”
抹香鲸可至多生存70年,以乌贼、章鱼等为食物,雄性抹香鲸体长可达18米。作为一种大型、长寿命食肉动物,一些污染物可积聚在鲸脂中。
戈达德-戈丁说,研究团队的任务是在鲸体内找到一种可分解芳香羟类化合物的酶,而多环芳香羟类化合物可诱发癌症、皮肤病、生育和免疫系统障碍。
研究团队可经由研究这种酶的多少判定有毒性污染物含量的高低。研究人员在所有抹香鲸的体内都发现这种酶,其中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抹香鲸体内酶含量最高。
不过,这并不代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毒性污染最严重。戈达德-戈丁说:“在我们考虑大洋‘健康’时需要想到的是,污染物会随着大气循环和洋流不断转移。”
另外,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抹香鲸体内积累的芳香羟类化合物是否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原因是火山爆发、自然林火都有可能释放这类化合物。但按戈达德-戈丁的说法,这项研究成果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