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中国城市必受困于自己制作的垃圾:要么是找不到地方填埋,要么就是在不能充分分类的基础上匆忙上垃圾焚烧炉,排放的污染物由重新回到环境。
城市垃圾的出路在哪里?用火攻,可减少了体积,并可以资源化利用,如垃圾发电,这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近年来,北京市计划在全市最大的垃圾阿苏卫填埋场西侧,新建一座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这个消息一出来,马上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
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市北郊的小汤山镇,这个镇辖区内的村庄和小区共有5.1万居民。填埋场几公里外有保利垄上、纳帕溪谷等多个别墅区。这里的居民首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担心,垃圾焚烧会产生各种污染物,特别是一级致癌物二噁英。
当含氯塑料在低于850度燃烧时,会产生二噁英,这是已知的严重致癌物。国际禁止的化学物,又称二氧杂芑(qǐ),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噁英实际上是二噁英类(Dioxins)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二噁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些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环境中的二噁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二噁英的毒性十分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噁英,并悬浮于空气中,垃圾焚烧厂周围的人难免不呼吁这样的有毒气体。
居民们的抵制行动引起了北京市垃圾处理主管部门的注意。政府派出了工作组到小汤山镇现场办公,对居民作解释。尽管官方承诺,高水平的焚烧厂是具有污染控制水平的,使得影响最大的这部分人群,也不会受到身体健康的损害。然而,政府的解释难以打消居民的疑虑。一些居民代表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整理出了一本厚厚的研究报告,提交给多个相关部门,表达他们的观点。
垃圾焚烧引发风波,不仅是在北京。过去两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发生了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的事件。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附近30万居民“集体散步”,使得项目被迫缓建。
聂永丰,清华大学教授,垃圾处理问题专家。他认为,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垃圾焚烧是一种必然选择。中国东部和中部的这些省份,特别是大城市,第一个,经济水平发展,垃圾产生量多。第二,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没地了。这个国情就决定了一点,焚烧在整个垃圾处理的减量里面占一个很重要的地步,不管你想要不想要。在主管部门看来,垃圾焚烧就是更好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化解“垃圾围城”的危机,焚烧的热量还能转化成电能。但是,居民们显然不这么看。
赵章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退休研究员,是“反烧派”的主要代表。赵教授认为,垃圾焚烧,不仅产生二噁英,还有很多致癌物放出来,我们能不能控制是未知的。日本、德,焚烧炉附近都发生了比较多的癌症,最后发现污染以后,就把大量的炉子都关停了。然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不同意这个说法,他很直接地表示,赵章元的很多说法没有事实依据。什么欧洲多少国家焚烧禁令,日本焚烧炉关闭等等,二噁英多少癌症,相当部分是无中生有。
垃圾焚烧引发的争议,让各地焚烧厂的建与不建,陷入了两难境地。困局中,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作出了一个举动,邀请反焚烧居民代表参加政府组织的考察团,到日本、澳门考察垃圾处理。受邀的居民代表,就是黄小山,他是垃圾焚烧的激进反对者,自称“垃圾黄”。日本之行,多少改变了他对垃圾焚烧的看法。
经过十天的考察,黄小山回到了国内。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代表第一时间约黄小山交流,了解他的见闻和想法。在市中心,就有一个叫有铭垃圾焚烧厂,就类似北京的国贸,真是就在咱们国贸那个地儿,你以为是一个特别高级的写字楼,结果一问,那是垃圾焚烧厂。听说要去垃圾焚烧厂,总觉得垃圾厂太脏了,你进门感觉就成了什么呢?是害怕你们污染了我们这个垃圾厂。确实是,一开门一进去,换拖鞋,换白大褂。
反对垃圾焚烧派的代表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关心的反焚烧运动中,日本的口号并不反焚烧。它最重要的口号就是垃圾减量。黄小山是带着技术观点去的,他看完日本以后得出结论:卫生填埋也好,焚烧也好,还是高温热解也好,已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立即开展垃圾分类,以减少垃圾排放量。
没有分类,都往炉子里放,很危险,绝对不能支持。塑料不能烧,它是产生二噁英的一个根源。在日本,黄小山了解到塑料制品上都有一个数字标识,1到7分别代表不同的种类,便于进行垃圾分类,但分类之后无法回收的塑料,就是用焚烧来处理的。他去日本之前,当时也有误解,原认为塑料这种东西就是有毒的,肯定不能烧的。那么到了焚烧厂,垃圾池里面都是白色的塑料。我们可能相对要注意的,就是这种3类的塑料,因为它含氯,二噁英产生的前提和温床就是氯元素,你很难把它剔除干净。二噁英在850度以上的高温中停留两秒钟才能被分解,这就要求焚烧炉必须保持稳定的高温。如果垃圾本身热值不够,必须添加辅助燃料才能保证炉温。
然而,垃圾分类在中国容易进行吗?10年前,广州出现第一批分类垃圾桶;2000年,广州被列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部分行政区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2006年,广州提出力争2008年前完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网络的建设;2009年4月,广州宣布不再投放分类垃圾桶,原先双色分类垃圾桶黯然退场,统一回收的蓝色垃圾桶重上街头。这一原因,就是,居民辛辛苦苦分类的垃圾,环卫工人又混合在一起了,这令居民十分心寒。
只有垃圾分类的前提,垃圾才能焚烧,然而,在现实的城市生活中,做起来是很难的。未来的中国城市必受困于自己制作的垃圾:要么是找不到地方填埋,要么就是在不能充分分类的基础上匆忙上垃圾焚烧炉,排放的污染物由重新回到环境。
自然界中的万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排放垃圾的,为什么人类要排放这么多的垃圾呢?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制作化学物质的条件是在常温与常压下,剩余的少量垃圾微生物以及食腐动物会将垃圾作为资源利用起来;而化学家发明的技术是在高温高压并在大量催化剂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物质合成,这些物质一旦合成,就无法降解。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无法降解人类制作的垃圾,如白色污染、电子垃圾、玻璃制品等等。
人与自然万物,谁更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