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有學者認為,通過合理調控土地利用變化緩減氣候變化,可能是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有效的途徑。
“人類活動作為主導因素所導致的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LUCC)通過地球生物物理過程影響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不利於科學界為制定全球變化策略提供全面系統的科學支撐。”
日前,在京召開的國家“973”計畫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大尺度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專案啟動會上,專案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劉紀遠作上述表示。
該項目是“973”全球變化重大科學研究計畫於2010年正式啟動的19個專案之一。專案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主持,參加單位有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遙感所、國家氣候中心等。
專案專家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曾瀾評價說:本項目難度非常大,這個項目實際動員了國內長期在此方面有研究優勢和積累的團隊。
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可以歸結為:溫室氣體、氣溶膠——會影響到輻射、雲過程等,以及土地利用活動。
工業革命以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發生快速變化,增加地球表層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同時也成為全球氣候變遷的驅動因素之一。
從大尺度的土地利用變化來看,比如,在最近100年之內,中國、美國、巴西、俄羅斯/蘇聯,都分別有過大規模毀林,或者大規模開墾、過牧與植被恢復的過程。
具體從城市化來看,歐洲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美國在20世紀上半期,中國在近30年都經過城市化集中期。
“中國當代土地利用變化劇烈,會導致什麼生態與氣候後果?”劉紀遠表示,“國際對比可以提高我們的科學認識。”
LUCC及其生態、氣候效應是一些全球變化國際科學計畫的核心問題之一。
國際上有學者認為,通過合理調控土地利用變化緩減氣候變遷,可能是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有效的途徑。
劉紀遠表示,本專案研究將在土地規劃、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城市佈局、氣候外交談判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持。
摘自 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