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報告:2050年海平面上漲50釐米不可避免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這份新報告勾勒出一幅令人憂慮的未來情景。如果全球變暖2度就會造成普遍的糧荒、前所未有的熱浪和更加猛烈的颶風。

世界銀行6月21日表示,未來20年全球變暖的可能性日益增大,進一步放大東南亞面臨發展挑戰,並有可能顛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世界銀行是在當天發佈的《降低熱度:極端氣候、區域性影響與增強韌性的理由》報告中做出上述判斷的。

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不立即採取一致行動,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就會比工業革命前上升4攝氏度。

該報告審視了目前(氣溫上升0.8度)、2度和4度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農業生產、水資源、沿海生態系統和城市可能產生的影響。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這份新報告勾勒出一幅令人憂慮的未來情景。如果全球變暖2度——在未來20到30年可能達到的變暖——就會造成普遍的糧荒、前所未有的熱浪和更加猛烈的颶風。

此份報告審視了東南亞在全球氣溫升高2度情況下面臨的最嚴重的氣候風險,其中包括,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從前的預期,颶風會更加猛烈。報告發現,由於過去的碳排放,到本世紀50年代海平面上升50釐米可能已經無法避免,而在某些情況下,其影響可能提前很長時間就能感覺得到。

這會造成更大的破壞,導致田地長時間遭受洪澇,三角洲地帶遭水淹,鹽水侵入田地和作為飲用水的地下水。報告還預測說颱風的強度會增加(四類和五類)。

具體而言,湄公河、伊洛瓦底江和湄南河三大河流的三角洲有大片陸地低於海平面以上2米,因此特別處於危境。農業、水產業、漁業和旅遊業是這些三角洲地區最暴露於氣候變遷影響的行業。沿海城市集中了不斷增加的大量人口和物質財富,也高度暴露于強度增加的風暴、長期的海平面上升和突然發生的沿海洪災。曼谷、胡志明市、雅加達、馬尼拉和仰光都在受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列。

與此同時,珊瑚礁將處於嚴重壓力之下。隨著海洋酸化,存在著到2030年提前出現年度珊瑚礁白化現象的高風險(概率高達50%)。預測顯示東南亞所有的珊瑚礁到2050年都有可能遭到嚴重壓力,傷害到海洋魚類、旅遊業和人民生計。沿海和在距珊瑚礁30公里以內地區居住的人口約有1.38億人,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們很可能在社會、經濟和營養方面受到嚴重影響。

更嚴重的是,該區域農村村和沿海生計將受到威脅。報告預測說,爪哇海和泰國灣的魚群將會遭受海水溫度上升和氧含量下降的影響,到2050年魚體平均最大尺寸會大幅下降。湄公河三角洲占越南農業總產量約一半,對越南大米出口亦有很大貢獻。海平面上升30釐米最早可能發生於2040年,有可能導致大米產量損失12%左右。


UNFAO | FAO: 2050年或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
新闻 | 到本世纪中叶 约有1.5亿人将生活在海平面以下
机构组织 | 欧盟研究称欧洲肉类和乳品生产2050年必须减半
机构组织 | 绿色和平呼吁2050年减少一半的动物产品
新闻 | 世界上第一个即将沉入海底的现代国家已经明确
新闻 | 新研究称全球升温1摄氏度或致海平面升2米
新闻 | 世行报告:2050年海平面上涨50厘米不可避免
新闻 | 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将致海平面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