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網首頁 - 資訊 - 觀點     吃純素、環保,才能拯救地球!
關鍵字:  動物蛋白,生態代價
動物蛋白的代價

時間: 2009-12-01  來源: 《自然》雜誌

作者: 《自然》編者

如果每一個人都少吃肉,排放量就會下降,肉類這個破壞性產業引起的生態損害也會減少。

《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地球科學》,2,編者的話,p597,2009.12.01

摘要

大規模的肉類生產不斷增長,但這是以氣候和環境為代價的。徹底改變我們的飲食似乎是實現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最簡單的途徑。

導言

過去數十年來畜牧生產歷經巨變。隨著全球各地肉類需求的增加,小本的獨立農場,已被巨大的企業設施所替代,動物被塞進充滿糞便的籠子,靠抗生素和激素來維持健康及達到最大限度地增長。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本世紀中期,肉類產量將翻一番,情況將會更糟。

這對地球來說是壞消息。動物糞便富含一氧化二氮,在溫室氣體中位居第四。本刊第659頁的文章提出,自1860年以來,糞肥生產一直是一氧化二氮濃度不斷增加的關鍵因素。更有甚者,生產動物飼料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動物本身,尤其是牛,也排放驚人數量的又一溫室氣體──甲烷

肉類行業也是毀林的催化劑,特別是在南美洲。本刊第601頁的影評提請大家注意為牧牛及其飼料的種植,亞馬遜森林正被快速地毀壞。同時肉類生產也需要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這些都造成空氣和水道的污染。而密集型的畜牧生產單位,則是疾病傳播和病毒進化的溫床。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一種策略是調控排放。在歐洲,1999年簽署的哥德堡協議書- 旨在削減有害的農業排放- 已被證明取得了部分成功(《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地球科學》,1,第409-411頁,2008)。但是,在全球範圍內調控肉類行業的排放量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挑戰,而且削減排放量未必有助於森林砍伐,激素、抗生素的使用或疾病的發生等問題的解決。

改革真正的實施者是消費者,從下到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應對這一問題,可能是最有效的補救措施。如果每一個人都少吃肉,排放量就會下降,肉類這個破壞性產業引起的生態損害也會減少。這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主席帕卓里所宣導的,很值得大家注意。

譯自:《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地球科學》

翻譯:Jennifer Wang



相關文章
綜合 | 巴西牛肉產業的補貼和環境足跡
新聞 | 新研究:畜牧業排放了87%的溫室氣體
機構組織 | 水足跡網路(Water Footprint Network)
觀點 | 吃肉或加速物種滅絕
視頻 | 素食減少碳排
UNEP | 消費和生產對環境影響的評估:重點產品和材料
古德蘭 | 畜牧業的陰影 不僅長而且是巨大的
新聞 | 世界觀察研究所:牲畜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占51%
新聞 | 糧農組織:畜牧業是對環境的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