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養熊業被終止,這太殘忍了。我非常喜歡黑熊,不希望看到它們像現在這樣受苦。」
亞洲黑熊被國際瀕臨滅絕動物貿易公約(CITES)列入第一類保護動物類別。在過去數千年來,亞洲黑熊因為人們對熊膽的需求而不斷遭到捕殺。直到20年前,亞洲才開始尋找替代方法,希望能夠讓黑熊避免被獵殺取膽的命運。
20世紀80年代初,朝鮮宣佈成功發展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獲取熊膽這種“液體黃金”的辦法,養熊業由此誕生。亞洲黑熊被人們從野外捕獲之後,雖然得以免於一死,但從此卻開始了被囚禁的命運。人們在這些黑熊身體植入金屬或橡膠導管,把它們關在狹窄的籠子裏,定期抽取一定量的膽汁但同時不威脅它們的生存。
幾年後,中國也引進了養熊抽膽的方法,養熊業的發展一時間成為許多地方發展經濟的熱點並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部門認為,發展養熊業一方面能夠滿足市場對熊膽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人們從野外捕獵黑熊的數字。但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隨著養熊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儘管捕獵野生黑熊在中國屬於違法,但更多的野生黑熊被人從野外捕獵囚禁。根據中國有關部門的統計,從1984年到1989年期間,每年平均有大約1000只野生黑熊被關進養熊場。
1993年,亞洲動物基金的創辦人及行政總監吉爾o羅賓森女士開始了對亞洲養熊業的考察和研究。在此期間,她結識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WCA)的有關人員,雙方開始了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合作。
1999年,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以及四川省林業廳的邀請,亞洲動物基金對四川省的11所養熊場進行了考察。這次考察為三方的合作奠定了卓有成效的基礎。
2002年7月,亞洲動物基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四川省林業廳正式簽署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這也是首個得到了中國政府認可的中國官方部門與境外動物福利團體簽訂的協定。
根據協定,三方發起的“拯救黑熊”行動有以下三大目標:首先是關閉四川省條件惡劣的養熊場,為首先被解救的500頭亞洲黑熊建造救護中心;其次是把關閉養熊場的行動擴展到中國的其他省份;最有意義的是,協議明確聲明,行動的最終目標是在中國完全淘汰養熊業,為其他養熊場內的黑熊提供庇護。
協定的內容還包括:亞洲動物基金將向釋放黑熊的養熊場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四川省政府將把關閉的養熊場的養殖許可證交給亞洲動物基金,同時按照國家規定不再簽發新的養殖許可證。三方還一致同意共同支援熊膽的替代產品的研究和生產,鼓勵消費者拒絕使用含有熊膽原料的產品。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合作將改變無數被囚禁、被虐待的亞洲黑熊的命運。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和中國政府合作關閉了40多家養熊場,拯救了265頭黑熊。我們對患病的和生命垂危的黑熊實施了300多次腹部手術,目睹了人類對黑熊慘絕人寰的虐待,這樣的殘酷不應該在這個現代文明社會中存在。
“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同時我們正在尋求方法加快2000年協議的實施,幫助亞洲動物基金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拯救仍然在養熊場內受苦的黑熊。”
──黃建華,原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熊膽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被視作珍貴的藥材。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之後,我們才意識到應該發展熊膽的替代品並且徹底淘汰養熊業”
──鄧祥遂,原四川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處長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養熊業被終止,這太殘忍了。我非常喜歡黑熊,不希望看到它們像現在這樣受苦。”
──四川省林業廳一位官員
摘自:亞洲動物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