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星期二发布了《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列举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影响和威胁,并提出了在21世纪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星期二发布了《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列举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影响和威胁,并提出了在21世纪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
报告指出,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7℃,人类已经经历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等全球变暖导致的后果。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温进一步大幅升高的后果。
报告呼吁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双轨解决办法,一方面缓解气候变暖,力争在21世纪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另一方面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
为实现本世纪将气候变暖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发达国家到2050年需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发展中国家需要减少20%。
为此,报告提出了“碳预算”的概念,以期世界在本世纪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万4560亿吨以下,并希望到2050年世界的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在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
报告的主要撰写者乌加斯(Cecilia Ugaz)指出,按照这个预算,21世纪平均每年人类只能排放145亿吨二氧化碳,而在2004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达到290亿吨,这说明排放已经超标一倍,大大超过了生态的可持续范围。
乌加斯指出,英国拥有6000万人口,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埃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越南的总和。美国得克萨斯州有2300万人,它的排放量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7亿2000万人的排放量。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在责任承担方面应当体现公平。
同时,乌加斯强调,尽管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和增长,但它们不应当犯发达国家犯过的错误,起码在技术上要跳跃式前进,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人类发展出现史无前例的倒退
巴西利亚,2007年11月27日──各国政府将齐聚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商讨《京都议定书》的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报告》提醒人们:全世界都应关注气候变化对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减贫成果、人类的营养、健康和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倒退。
本期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描述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令人触目惊心。 报告指出,世界正在走向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个临界点,最贫穷的国家及其最贫穷的国民将难以摆脱迅速下降的命运,上亿人将营养不良、缺水、面临生态威胁、丧失谋生手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凯末尔·德尔维什(Kemal Dervis)评论说:“气候变化将最终威胁整个人类。穷人对我们积欠的生态债务并无责任,但正是他们承受了最直接、最严重的损失。”
本报告推出之际,正是达成2012年后多边协议谈判的关键时刻(《京都议定书》的当前承诺期到2012年结束)。报告呼吁采取“双轨”解决方案:一方面实施严格的减排措施,将21世纪的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的阈限内,同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在减排方面,本报告作者呼吁发达国家起到带头作用,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排80%。本报告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征收碳税、实行更严格的限额-交易方案、通过能源法规、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为低碳技术转让提供资金支持。
在适应方面,本报告提醒人们,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不平等越来越成为导致国内外更多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并呼吁富裕国家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国际减贫合作的核心议题。
本报告主笔凯文· 沃特金斯(Kevin Watkins)说:“我们发出了行动的号召,而不是传播消极情绪。只有坚定信念,携手合作,才能战胜气候变化。坐视机遇之窗关闭,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道德沦丧和政治失败。”他认为巴厘岛会谈是将世界穷人利益作为气候变化谈判核心内容的唯一机会。
本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将通过某些途径波及到穷人。报告作者重点关注每日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26亿贫困人口,并告诫人们,全球变暖的威力可能使以往数代取得的进步停滞不前,并发生倒退。《应对气候变化》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以下几点威胁:
- 旱灾日频,气温上升,降雨不规律,终将使农业系统崩溃,新增营养不良人口最高可达到6亿。到2060年,在全球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半干旱地区,生产力可能下降26%。
- 到2080年,缺水人口将增加18亿, 主要原因是冰川消退和降雨模式的变化对南亚大部分地区和中国华北地区带来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 洪水和热带风暴将造成沿海和低洼地区3.32亿人流离失所。全球变暖引发的洪灾将使7000多万孟加拉国人民、2200万越南人民和600万埃及人民深受其害。
- 健康威胁日益严峻,感染疟疾的人口将可能再增加4亿。
人类发展报告的作者阐述了从一项新研究中得出的证据,指出气候变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被大大低估了。旱涝风暴等气候灾害已经成为加剧贫困和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全球变暖加深了它们的影响。随着气候继续发生变化,这些灾害将更频繁、更猛烈。
报告中说:“对数百万人而言,这些灾害事件将使他们长期陷入贫困的窘境,处于不利地位。”灾害不但威胁生命,带来诸多苦难,还会毁坏资产,导致营养不良,儿童辍学。本报告发现,在埃塞俄比亚,幼年遭受旱灾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的几率比正常儿童高36%,也就是说,营养不良儿童将增加200万。
本报告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世界贫困人口的直接威胁,同时也提出警告: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旦失败,后代子孙将遭受生态灾难。报告特别指出,南极西部大冰原崩溃、冰川消退、以及海洋生态承受的压力将从各个方面威胁全人类。
德尔维什先生说:“不确定性固然存在,但不能确定未来灾害的规模,并不是无动于衷的理由。大力减缓气候变化是我们为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大风险而支付的保险费。《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对目前人类发展的承诺,我们要创造一个子孙后代能安享生态安全的世界。”
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
《人类发展报告》的作者呼吁各国政府制订防止危险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建议将比工业化前温度高2℃(3.6华氏摄氏度)作为阈限(当前水平是0.7℃)。
为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这一阈限内,本报告借助新型气候模型,建议实行“21世纪碳预算”。根据这一目标,碳预算确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一项反映未来挑战严重程度的研究中,本报告估计,假如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没有变化,21世纪的碳预算到2032年将全部用尽。作者提出警告,以目前的趋势,地球温度的上升幅度很可能突破4℃的阈限,而不是仅仅是2℃。
《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了巴厘岛谈判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加,造成一些威胁,作者认为北方国家政府必须积极主动,尽早大幅减排。作者指出,富裕国家对当前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碳足迹比贫穷国家深得多,而且富裕国家有财力、有技术采取行动。
沃特金斯先生说:“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北美的人均水平,那我们需要九个地球大气层才能应付由此造成的后果。”
《人类发展报告》采用图示框架,描述了避免危险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排放路径,并提出以下建议:
- 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实现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30%,到2050年,至少减排80%。
- 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应实现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0%。但是,这些减排主要发生在2020年以后,而且要求在低碳技术转让和资金资助上的国际合作。
报告作者按照这一基准进行衡量后发现,发达国家设定的许多目标都达不到要求,大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连适度减排都没有做到(《京都议定书》规定,适度减排即在1990年水平上平均减排约5%)。尽管有些国家制订了较高的减排目标,但很少能按照规定的气候安全目标制订具体的能源政策。
对未来排放量的设想更清楚地预示了未来挑战的严重性。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50%。人类届时将不得不面对危险的气候变化。沃特金斯先生说:“问题的症结在于全球能源系统同支撑地球的生态系统发生冲突,要想再次恢复这两个系统的和谐,我们必须在管理、市场激励和国际合作上做出根本性转变。”
《应对气候变化》确定了一系列使各国气候安全宣言和能源政策言行一致、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政策,以下列举了最重要的几项:
- 碳定价。报告认为,征收碳税和实行限额-交易制度都能发挥作用,逐渐提高碳税是改变投资者激励结构的有效途径。报告还强调,碳税不会加重纳税负担,因为可以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来抵消增加的部分。
- 执行更严格的监管标准。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对车辆废气排放、建筑物和电器设备实行更严格的标准。
- 促进低碳能源供应的发展。报告特别指出,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的份额还有上升的空间,碳捕获和封存(CCS)等突破性技术还有待开发。
- 开展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的国际合作。报告作者发现,如果在协议签署后得不到益处,而且还有可能加大能源费用,发展中国家是不会加入的。报告主张建立“减缓气候变化融资机制”(CCMF),每年拨款250亿到500亿美元,增加对发展中国家低碳能源的投资,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
《人类发展报告》运用经济建模,发现从现在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百万分率)的年均花费不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6%。德尔维什先生提醒道:“尽管这笔开支相当可观,但从对经济、社会、人本身的影响来看,我们无动于衷造成的损失更大。”报告还指出,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费用还不到目前世界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二。
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被忽视了
《应对气候变化》强调在中期内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还面临着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报告指出,即使采取了严格的减排措施,21世纪上半叶,地球温度仍将持续上升。为防止气候变化导致人类发展大倒退,也为了预防减排措施不足造成巨大危险,适应气候变化势在必行。
本报告指出,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富国的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力投资建设气候变化防御系统;然而正如前开普顿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在给本报告的专稿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只能守着自己有限的资源听天由命”,世界正在步入“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族隔离”。
沃特金斯先生说:“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将给富裕国家带来严重的生态挑战,对此没人有意轻描淡写,但在短期内,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对象不是曼哈顿下城和伦敦,而是集中在孟加拉国的洪灾易发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旱灾易发区。”
《人类发展报告》显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进展缓慢。报告中说,目前通过多边融资机制用于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总额为2600万美元,约相当于英国一周的抗洪费用。报告作者同时指出,高昂的交易费用是现行融资机制有一大弊端。
报告提出应进行以下几项改革:
- 加大资金支持,建设气候防护基础设施,增强灾后恢复能力。为此,到2015年,北方各国政府需拨款860亿美元(约占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0.2%)。
- 加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支持,提高这些非洲国家的气候监测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获知气象信息。
- 将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同其他减少贫困人口、消除极度不平衡现象的战略结合起来,如《减贫战略文件》。
《应对气候变化》得出结论认为:“由来已久的碳密集型增长模式和富国的恣意消耗在生态上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惨痛的教训之一。”但报告作者认为:“只要采取正确的改革,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可承受的水平,还为时不晚。繁荣发展与气候安全并不矛盾。”
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文网
UNDP:气候变化或使人类发展倒退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的话,气候变化很可能使得整个人类的发展出现倒退;而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更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今天(11月28日)在北京正式发布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以极其严厉的措辞发出了上述警告。
据《财经》了解,这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第一次以气候变化作为年度人类发展主题。2006/2007年度,其关注的话题是水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专门为这份名为《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的报告撰写的文章中称,这份报告“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会带来“双重灾难”:首先是贫困人口的发展倒退,接着是全人类长期遭受威胁。
虽然类似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难以避免飓风等气候灾难的破坏,但报告指出,气候灾难仍然主要集中在贫困国家。在发达经济体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人们遭受气候灾难的可能性是1/1500;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却高达1/19,相差近80倍。
根据预测,到2080 年,全世界缺水人口将增加18亿,冰川消退和降雨模式变化将对南亚北部以及中国华北等地区带来严重生态危机。此外,洪水和热带风暴还将造成孟加拉、越南、埃及等沿海和低洼地区数以亿计的人流离失所。
UNDP人类发展处处长凯文·沃特金斯(Kevin Watkins )给出的说法是:在全球范围内,预计将有3.6亿人成为“气候变化难民”。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的份额日益增多,但报告强调,富国仍然是造成这笔沉重的“气候遗产”的主体。
根据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未签署这一议定书)需要在2012年以前实现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发达国家可能无法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即使以最为激进的欧盟为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平均起来仅减排了2%,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减排8%的目标仍相差较远;而在加拿大,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反而比1990年增加了27%,而该国的承诺是到2012 年减排6%。
报告建议,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实现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30%,到2050年至少减排 80%;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排放国家也应在2020年达到峰值,然后到2050年减排2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说,鉴于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因此希望它们进行深度减排;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减缓碳排放的上升幅度,并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
不过,他也强调,发达国家需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这种过渡,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例如,中国兴建了大量火电站,如果能够获得先进技术,碳排放将会明显减少。
而现实却是,目前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在适应气候变化上的援助远远不够。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援助总额仅为26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英国一个星期的防洪支出。
因此,报告呼吁发达国家在2015年前,应每年至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860亿美元的额外援助,以支持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增强灾后恢复能力。这一金额,预计也仅发达国家GDP总量的0.2%。
此外,报告还建议建立“减缓气候变化融资机制”(CCMF),通过每年拨款2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低碳能源的投资,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
尽管如此,报告关于让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的主张仍可能在中国、印度等国家中引发广泛的争议。毕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曾经确认了“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已经有印度专家认为这一新提法“是一种倒退”。
与1990年相比,中国和印度目前的年排放量都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两个国家的经济都在迅速发展。
对于主要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减排20%的建议,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发展所研究员林而达也对《财经》记者坦言,这一目标可能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