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恩警告不發展可持續農業的話,將耗盡地球資源,並呼籲中國開始考慮承擔溫室氣體減排責任
本恩警告不發展可持續農業的話,將耗盡地球資源,並呼籲中國開始考慮承擔溫室氣體減排責任
《財經網》專稿/記者 張瑞丹:以中國目前迅速發展的經濟水準來看,其位置已“今非昔比”。因此,中國有必要開始考慮限制其溫室氣體的排放。
11月11日,正在北京訪問的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大臣希拉蕊·本恩(Hilary Benn)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在他看來,在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上,像英國這樣的工業國家應該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工業國家不僅僅需要達到《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的要求,而是加倍。”
但本恩同時強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不僅僅需要工業國家的行動,也需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的合作。”
對於《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所強調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本恩認為,英國始終堅持不同的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發展水準和能力來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議定書》要求美國減排,然後是英國,接著是歐盟等發達國家,”他說,“但減排之後,我們發現,我們還需要中國的參與。”他補充說。
對於此前發展中國家抱怨發達國家未實現其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承諾的質疑,本恩則回應說,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目前已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應對氣候變遷基金,因此不應該僅僅寄期望於國際基金。
他認為,英國、丹麥等國家的經驗證明,“溫室氣體排放過量伴隨經濟迅速增長”的傳統觀念已經完全打破。中國完全可以借鑒他國的經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通過提高能效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之前的11月10日,本恩剛與中國農業部部長孫政才進行了雙邊會談,並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中英可持續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
據本恩介紹,該項目是為了兩國之間能夠更好地分享農業、能源技術和經驗。
“未來的40年中,人口壓力會逐漸加重,而全球則需要更多的農產品來滿足需求,”本恩對《財經》記者說,“如果不發展可持續農業的話,最終地球的資源將會耗盡,我們無法再找到另一個合適的星球供人類居住。”
此外,中英兩國還共同建立了“中英農業可持續創新協作網”(UK-Chin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novation Network,下稱SAIN網路),以共同打造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平臺,並進一步促進相關農業政策的改善。
目前,英國已擁有相對成熟的可持續農業技術,並正在通過財政補助以及稅收等措施改變農民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財經》記者獲悉,在中英可持續發展對話機制框架下,SAIN網路未來將不僅限於可持續農業,還將擴展至可持續能源以及其他相關可持續技術上。
“通過可持續發展,可以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而減緩氣候變遷問題帶來的影響。”本恩說。
本恩同時表示,應對氣候變遷不僅需要正確的政策引導,先進的技術,也需要個人以及企業的積極回應。
早前,曾有部分英國企業強烈要求政府部門提供一項溫室氣體估算的服務,該服務能夠計算出生產過程中將可能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隨著要求該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本恩介紹,英國標準協會已經于上周特意為此制訂了一項企業排放標準。
據他透露,其中共有十個來自中國的產品,被要求使用此標準。本恩坦言,“希望借此能幫助企業去進一步改善能源使用情況,節約成本,並監管其下游企業,瞭解他們在做什麼,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