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參與改造社區舊建築

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日本在建築再生方面起步較早。

再生建築讓日本更具魅力

在建築設計方面,日本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對亞洲建築界的影響也很大。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日本在建築再生方面起步較早。另外,因為日本國資源匱乏,日本建築設計師更重視將低碳、可持續性、低能耗等環保理念付諸實踐。

留住老建築的歷史風韻

顧名思義,“再生建築”就是通過改造的方法使舊建築獲得新生,對自然環境更加友好。

二戰後的日本,在經濟建設上取得巨大成功。1955年至1991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速度也很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加劇了城市住房短缺,日本各大城市建造了大量新樓,好多老建築、老街區也被一拆了之。

在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腳步放緩,整個社會深入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一些人士還專門成立了非營利性的“歷史建築保存再生研究所”,以保存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後人也能看到老建築、舊街區的魅力。

東京火車站的“再生”

應該說,在再生建築方面,日本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東京丸之內就有好幾個經典的項目。

東京丸之內是日本最有名的商務金融區,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它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皇居外苑與東京車站之間的黃金地段,交通方便,面積達120公頃,有104棟大廈。該區域的帝國劇場等建築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在東京丸之內100多年的歷史中,曾歷經了三次大改造,其中幾個建築再生專案在日本堪稱典範。

北京《建築創作》雜誌2011年第五期發表了張皆正、李亞明的《東京丸之內車站的保護、修復與擴建》一文,該文介紹,東京丸之內車站原名東京火車站站屋。由日本著名建築師辰野金吾(1854~1919)在1903年設計。該工程於1908年開工,1914年年底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一層以鐵路客運為主,二層設有東京站旅館(1915年開業)。

據介紹,東京火車站站屋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三層紅磚樓,南北長達300余米,寬約20余米,由南、中、北三段組成。建成當年,它是東京的主要標誌性建築,1947年,它又被改為兩層建築。2003年,該建築被日本列入國家重點文物。

21世紀初,在“日本設計”株式會社的努力下,有關政府部門在2002年6月批准了對該車站進行修復的申請。工程從2007年開始,計畫到2012年結束,按照“修舊如故”原則,車站將從二層建築恢復為1914年建成的三層建築,因為最初的風貌被認為更具藝術魅力。施工方還對牆面、柱子、屋頂、門窗等都進行了修復,並增建了地下室,加強了建築結構的安全性。

為了一棟樓,成立了一個歷史研究委員會

另據日本福岡大學建築學教授稻田達夫的《日本工業俱樂部會館的修改、增補的設計報告》一文介紹,1920年竣工的日本工業俱樂部會館,位於丸之內的東京站前,是會館建築物的代表作,已被註冊為日本有形文化遺產。

1917年,329名日本企業家聚集一堂,商榷在丸之內地區建造一棟主要用於聚會和辦公的俱樂部大樓。最後敲定的方案是,蓋一座鋼筋混凝土架構的六層大樓(主體建築五層加塔頂一層)。1920年,會館竣工,門廳為古典風格,內部的大會議室、大飯店等的空間設計不僅連貫,也很美觀大方。

1923年,該會館遭遇了關東大地震。該會館出現多處重度裂痕,一層東南角有3根柱子破損,三層的大餐廳和大會議廳都被震出大裂縫。在之後的修復中,設計人員修補了破損的柱子,還新增了耐震牆。經維修再生後的建築,基本保留了原有設計風格。

到了20世紀90年代,該會館由於年久失修、設施陳舊、建築抗震性差等問題,與鄰近的其他大廈,一併被列入再開發的計畫中。改造後的新會館,還是保持原來的功能,繼續作為各大企業家交流的場所。

日本建築學會、各社會團體以及大部分國民都對舊建築十分眷戀,希望新會館盡力保存舊會館的原有風貌。

1999年,日本工業俱樂部委託日本城市規劃協會,成立了“日本工業俱樂部會館歷史研究委員會”。從《日本工業俱樂部會館歷史調查報告書》中可以看到:該委員會詳細調查會館的歷史,並核實了建築的各種資料。圍繞城市計畫、建築計畫、建築結構等主題,該委員會舉辦了4次圓桌會議,學者、行政人員、開發商、設計人員等都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會議。圓桌會議的討論結果是,既要保護好建築的歷史價值,又要保證建築的安全性。為此,與會者提出了10點意見,但最後只採納了其中3點。

第一,建築外表和內部在整體更新的同時,必須重現一部分原來歷史面貌;

第二,在大樓的整體更新之際,必須保存原先的1/3免震設施(能讓地震不直接影響建築物的設施);

第三,改造後,保存建築整體結構的免震功能。

殘留鋼筋得以再用

日本工業俱樂部對工程的費用等詳加測算,最終決定“保存原建築物的1/3,盡力利用建築原來的材料”。最終選擇的方案是“保存和再現同時並存”。

在改造過程中,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大會堂和大飯店最讓人頭痛。這兩處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已經破損,的確很難改造。既得重新搞基礎建設,又不能破壞原來的免震結構,這真是一個大挑戰。在維修房屋的外壁結構及其外觀時,各方都努力保存可利用的原先裝飾材料。一些殘留的鋼筋和天花板,也都得以全部再用。在內部空間裏,牆上的石塊、天花板上的石膏雕刻也盡可能地採用。屋頂上的礦工和織女的頭像、門廳裏的石柱等石材也幾乎完全保存下來。另外,在改造抗震設施時,使用了更具抗震性的材料。

再造魅力草根社區

上述幾個再生建築的知名案例,都發生在東京丸之內這樣的金融核心地區。但是,在日本的很多小城鎮,成功的再生建築也比比皆是。在城市化、全球化的衝擊下,日本國民認識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在建築再生方面也更加注重保持地方的特色。在草根社區中,很多藝術界人士、市民團體積極參與對街區、建築的再生改造。

《再造魅力故鄉: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一書舉例說,在北海道函館市,有一個“聯合廣場”,裏面有代表函館文化的一棟兩層樓的紅磚建築,始建於1911年,曾作為郵局使用。後來,它又被改造為倉庫和軟式網球場。

20世紀80年代起,這棟紅磚建築面臨被拆毀的危機,有一個當地市民團體決定租下這棟廢屋,並表示要將這棟紅磚樓全面修復後,作為經營基地使用。之後,該團體中的建築師拿出了建築再生計畫。該團體聚集了有志于藝術的年輕人,成立了手工藝家協同組織“Craftsman Union”(工匠聯盟)。1983年,“聯合廣場”開幕,再生後的建築中有玻璃工作坊、木工坊、手工精品店、寶石店、設計事務所、鋼琴教室、餐廳、咖啡店等。之所以定名為“聯合廣場”,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藝術界人士參與,蘊含“藝術家聯合聚集的廣場”之意。

水雷倉庫變身“紅磚博物館”

在日本,積極參與建築再生的市民團體還有很多,如“足利未來俱樂部”、“舊本町再生俱樂部”、“紅磚衝鋒隊”等。

例如,京都府舞鶴市的“紅磚俱樂部·舞鶴”,就致力於保護當地20世紀初期的紅磚建築,積極與英國同行交流經驗和心得。在國家補助的支持下,該團體甚至把本地一個原來的海軍水雷倉庫(1903年完工),再生為“紅磚博物館”。“紅磚博物館”於1993年11月6日開幕,前兩天免費開放,就有18000人排隊入場。開館一年,參觀者超過了77000人。館內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磚塊600種左右,約200塊公開展覽。

這些民間團體組織的文化活動,除了維護了當地的文化風貌,也給地方經濟帶來旺盛的生機。

著名建築師參與社區再生

草根社區的再生過程,展現了日本地方社會的活力與自我組織的能力,也逐漸成為今天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改善草根社區生活環境,一些日本的著名建築師也參與了再生工作。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西村幸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善於動員社區成員參與建築再生,關心地方居民的感受,努力保存地方特色。他還記錄下日本17個小城鎮社區、建築再生的故事,匯成《再造魅力故鄉: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這本書。

參見:全球再生建築圖集


拯救鲸鱼 | 因日本通缉 反捕鲸人士遭逮捕
历史 | 日本的素食者和素食主义
新闻 | 国际法庭裁定日本南极捕鲸非科研 令其停止
历史 | 日本人曾经有一千多年不吃肉
新闻 | 澳大利亚控告日本“商业捕鲸”案在海牙国际法院开审
废除死刑 | 日本今年未执行过死刑 狱中死囚数达历史最高
核能 | 日本福岛县大米查出放射物超标
核能 | 日本测儿童甲状腺 发现遭核辐射病变案例
拯救鯨魚 | 因日本通緝 反捕鯨人士遭逮捕
歷史 | 日本的素食者和素食主義
新聞 | 國際法庭裁定日本南極捕鯨非科研 令其停止
歷史 | 日本人曾經有一千多年不吃肉
新聞 | 澳大利亞控告日本“商業捕鯨”案在海牙國際法院開審
廢除死刑 | 日本今年未執行過死刑 獄中死囚數達歷史最高
核能 | 日本福島縣大米查出放射物超標
核能 | 日本測兒童甲狀腺 發現遭核輻射病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