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者何妨多吃一點素

減少肉類的食用聽起來或許是一條簡便易行的出路。然而,它卻可以產生真正的影響。

擺在我們面前的綠色菜肴實在是不少:泛著光澤的幹煸四季豆,冒著熱氣的菜花炒腐竹、堆得像座小山似的芹菜絲、澆著香濃醬汁的黃瓜白菜炒麵。胡蘿蔔、洋蔥、大蒜、薑、冬菇、糙米、茄子、豆腐等等各色美食琳琅滿目。

然而在這裏,你卻看不到肉,或者任何其他動物製品的蹤跡。位於三藩市的愛家餐廳是一家全素食餐廳;菜單上看不到任何紅肉、魚、家禽、雞蛋、乳製品,甚至連蜂蜜都沒有。愛家餐廳在全世界四大洲20多個國家擁有數百家分店,據說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素食連鎖餐廳。

六個月前,愛家餐廳成為了我在北京最喜歡的餐館之一。我很想知道大洋彼岸的分店跟這家店比起來味道如何。我的女朋友蘇珊對此則持懷疑態度,因為她可是在洛杉磯的郊區吃著地道的中餐和越南餐長大的。

然而,她還是同意跟我一起去試試三藩市地區的一些經營素食和純素食的餐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餐廳令我們失望。菜肴普遍不錯,有一些甚至相當棒。並且,只要一想到通過吃素食,我們可以為改善我們自身以及地球的健康做出微薄的貢獻時,我們就吃得更加津津有味。

我很早就接觸到了素食主義。我在加利福尼亞北部的一個小農場長大,身邊淨是形形色色的各類動物。有些最後成了人們的盤中餐,有些則在人們的腳下討些殘羹剩飯。我們家的飲食喜好大相徑庭。一方面是我的祖母。作為農耕拓荒世家的後代,她是一個無怨無悔的肉食者。然而大部分情況下,家中掌勺的是我母親。在我出生前的幾年,她決定徹底戒掉肉食。於是我家偏向於吃素食,然而我卻可以偶爾開葷,大快朵頤。

大學期間,我決定試著開始吃素。一方面是出於好奇,另一方面是出於其背後所蘊含的理念。同時還因為在斯坦福大學內有一個非常活躍的“素食合作舍”。我當時住在兩個全素食宿舍中的一個。周圍都是一群身份背景各異的理想主義者。出於對素食的執著以及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願望,我們走到了一起。

我的素食之旅持續了三年半。後來,由於橄欖球運動競爭激烈,同時也因為我幫助家裏經營的農場打理肉類產品的加工,我又走回到肉食的老路上。此外,我開始到世界各地出差和旅行。如果因為自己在飲食方面的禁忌而拒絕當地的食物經常就會讓人感到很不禮貌。

但是,旅行以及我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所擔任的教職也使我清楚地認識到一些事實。這些事實都使肉類在我眼中變得不再那麼誘人。其中一件就是,牲畜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而在卡路里數相同的條件下,吃一份牛肉對氣候造成的影響是吃一份蔬菜和米飯的25倍。在亞洲、非洲、以及美洲,我還目睹了農業對自然生態體系的侵蝕。我知道,只要人口繼續增長,動物製品生產所引起的亂砍濫伐及其它環境退化現象就不會停止。 尤其是隨著發展中國家收入水準的提高,人們日常的肉類消耗量將會上升。

所以,當我意識到我自身的飲食習慣會對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時,便決定再一次嘗試素食。還好,我住在三藩市。這座城市向來以富於創新的美食而著稱,這就使遠離肉食變得相對簡單卻不乏味。我和蘇珊在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裏嘗試了來自全球各地大量的素食。

例如,亞洲美食裏面就有很多選擇,從口味融合的餐館(如愛家餐廳)到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柬埔寨、緬甸、韓國、日本、中國等各國風味。這裏大量的佛教徒還催生出了幾家全素餐廳,烹調時甚至不用大蒜和洋蔥。

此外,地中海風味和非洲風味也是不錯的選擇。蘇珊對包裹著豐富餡料的黎巴嫩油炸豆丸子情有獨鐘,而我則發現裹著濃濃的花生醬醬汁的塞內加爾花生醬燒豆腐能夠將麻木的味蕾喚醒。而那些缺乏勇氣嘗試新口味的人就只能反反復複地吃蔬菜漢堡或素腸了。

我與很多素食者交流過。他們選擇茹素的理由各異卻又通常具有一些共性:善待動物、自身健康、減肥、宗教信仰或精神信仰、減少資源消耗、環境惡化、世界各地人民的營養不良、以及成本效率等等。一些人飲食結構的變化還曾經歷過一個深刻的覺醒階段。拿我母親來說,她是在為母牛擠奶時做出放棄食肉的決定的。儘管二十多年裏,她一直都在飼養那些最終會難逃一死的牲畜。但是,對這些同樣有著喜怒哀樂的生靈,她有著深厚的感情,並且能夠體會它們的心情。正是這種情感使她在面對肉食時難以下嚥。

但是,是否真的能夠像愛家餐廳所宣導的那樣──“為了我們的地球,讓我們一起食素,一起保護環境”,放棄食肉就能夠拯救我們的地球嗎?如今,有3%的美國人自詡為素食主義者。而有不到1%的人則自稱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據素食資源組織稱,這一數位正在增長。可是,美國或歐洲每年的肉製品平均消耗量是世界其他地區國家的2到15倍。同時,隨著中國、巴西等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其肉製品消耗量也在迅速趕上。

因此,雖然每一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都大幅度地消減了自身帶給環境的影響,然而這股不食肉的風潮卻似乎無法將我們帶入一個生態烏托邦的新時代。隨著人們從科學的角度對其他物種複雜的溝通方式以及豐富的情感進一步加深瞭解之後,某一天,未來的人們可能會以我們今天看待食人族、奴役、以及性別歧視一樣的態度看待那些大啖特啖肉聯廠生產的肉製品的行為。然而,文化的變遷目前還缺乏動力。

不過,目前為止,一場運動正風生水起,它呼籲人們減少食用動物製品,並且要瞭解肉製品、尤其是牛肉等高影響力肉製品的出處。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讓他們關注肉製品的消費要比讓他們完全放棄食用肉製品要簡單得多。而這一理念也正是我和蘇珊力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在尊重飲食傳統,並且強調淨可持續性的同時做到飲食結構的多樣化。

減少肉類的食用聽起來或許是一條簡便易行的出路。然而,它卻可以產生真正的影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顯示,如果每個美國人都將他或她的肉類消費減少20%的話,這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將座駕從普通轎車換成了高能效的混合動力車。在我們嘗遍了三藩市的美食之後,我們發現素食菜肴毫不遜色。您或許也會喜歡改變一下口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