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技術手段不如人類改變食品消費模式和飲食習慣的效果更明顯。
德國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減少對肉類以及日常用品的消費、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水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據此推算,到2055年,農業中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能降低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項研究結果最近被刊登在《全球環境變遷》期刊上。
“肉類和奶類真的非常重要,減少對其消費能夠使將來農業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排放量降低到1995年的水準,”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專家Alexander Popp,也是這項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說。在過去,農業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就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它們的排放量都在穩步增加。到2005年,已經佔據全部人為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百分之十四。Popp說:“除了消費者在飲食習慣上更加趨於理性外,還存在一些科技手段也能夠讓製造商到2055年降低排放,並且效果也比較明顯。”
研究人員用一個描述全球陸地使用的模型來評估將來食品消費和人類日常飲食習慣改變所帶來的影響,這個全球模型包含了人口、收入、食品需求以及潛在農作物產量中包含的空間直觀環境資料的生產成本等要素。
計算結果顯示,若食品能量消費和飲食習慣保持在1995年的水準上,那麼全球農業中的非二氧化碳排放到2055年將顯著增加。若考慮改變飲食習慣,如選擇像肉和奶這種更高價值的食物,那麼排放將會增加更多。相反,若從2015至2055年,對牲畜肉製品需求每十年減少25%的話,非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夠降至比1995更低的水準。
另外,還有一些從技術上減少排放的手段。不過,根據研究人員的報告,依賴技術手段不如人類改變食品消費模式和飲食習慣的效果更明顯。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能夠將這兩種手段同時採用。若與人口增長加上對牲畜肉製品消費需求增加的情況相比,兩種手段兼用的效果就是到2055年,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將減少84%。
農業上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包含了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聚積大氣中熱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0倍,甲烷則是20倍。農田合成肥料的使用以及被大水淹沒的稻田都會造成農業的溫室排放。動物製品需要大量的飼料作物,牧業生產與施肥則會使農業產生的更多排放。增加的牲畜排放來自於牲畜糞便,田間管理與應用,以及反芻動物消化系統等。
摘自:中國氣象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