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災難不斷,臺灣也經歷88水災山崩滅村,「抗暖化」等不及全球達成共識,臺灣醫學界日前召開高峰論壇,呼籲人類從吃素做起,不僅健康,更可抗暖化、救地球。
吃素抗暖化救地球專題之一(中央社記者楊淑閔臺北21日電):近年全球災難不斷,臺灣也經歷88水災山崩滅村,“抗暖化”等不及全球達成共識,臺灣醫學界日前召開高峰論壇,呼籲人類從吃素做起,不僅健康,更可抗暖化、救地球。
推動臺灣醫學界首場“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暖化與醫學的科學面與倫理觀”活動的台大雲林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建勳表示,2009年 5月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已明白指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就是全球暖化,呼籲醫學界正視危機,同時引領民眾做好抗暖化的準備。”這場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出席者都是具份量的專業人士。包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林瑞雄、台大醫院前副院長陳榮基、台安醫院前院長暨婦產科主任蘇主惠、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臺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暨營養師邱雪婷,以及哈佛醫學院講師暨慈濟醫院主治醫師許瑞雲等。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在會中指出,相對於20世紀全球增溫攝氏 0.6度,預測21世紀將增溫達 1.8到 4度,為上個世紀增溫度數的 3到 6倍多;對照過去1000年情況,極不尋常。他說,21世紀海平面預測將上升28到43公分,若海平面上升 5公尺以上,就是格陵蘭島冰雪全溶之時。還有極高溫日數會增加,極低溫日數會減少,這會使得登革熱病媒蚊繁殖增加;極端氣候也會出現,包含中、高緯度雨、雪會增加,旱災更嚴重,颱風、暴雨可能會更多、更嚴重。劉紹臣特別點出,臺灣20世紀增溫達 1.1度,高過全球增溫0.6度,且1970年之後臺灣日照時數少了15%,濕度明顯減少,霧已從大城市消失,全台與外島的小雨約少了30%,大雨明顯增加,大豪雨更增加50%以上。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暖化現象產生的極端氣候,將導致糧食產量嚴重短缺,不論是嬰幼兒、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可能因饑荒而營養不良、免疫力不全、容易罹患各種疾病,死亡率會上升。他引述“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慈善團體說法表示,未來10年每年會有多達1.75億兒童受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甚至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會喪生、被迫離鄉背井,或者受饑荒與疾病侵襲。他預測,全球暖化將造成傳染病的擴散,也同時會造成非傳染病的增加。例如溫濕度急遽變化,會造成感冒、氣喘發生率提高,增加老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沙塵暴惡化,將增加空汙相關疾病。花粉季延長,恐造成氣喘與過敏等疾病增加。乾旱易導致飲用地下水發生砷、鎘等污染物慢性中毒等。陳建仁說,英國《柳葉刀》期刊指出,畜牧業產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25%以上,應鼓勵大家少吃肉、吃素,且吃素患心血管疾病、癌症者少,每個人都可回應。
曾到格陵蘭島冰原探勘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周家複說,2009年《世界觀察》(Worldwatch)報告評估,供給人類大量肉品的畜牧業,產出的溫室氣體已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逾半,呼籲政府施政時應納入參考。
慈濟醫院副院長劉鴻文建議大家吃素要吃當地、當季盛產的果菜,還要適當運動,多走路、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更能達到節能減碳、抗暖化的目的。
醫學界除了召開抗暖化高峰論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教授李明濱及臺灣營養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兼副校長王進昆也發起“選擇營養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有效遏止氣候變遷”的醫學界及營養師連署,推動素食,抗暖化、救地球。
引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