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素食潮流的興起,各大資本和大公司紛紛投入開發素食產品
2016年10月,全球最大的肉類食品公司泰森(Tyson Foods Inc.)收購了 Beyond Meat 5% 的股份,後者研發如何從植物中提取蛋白來替代各種肉類。泰森公司的發展總監 Monica McGurk 表示,“消費者對更多種類的蛋白質,包括植物蛋白和其它形式的蛋白質需求正在增長。這一領域的需求增長相當快。”
泰森公司創始於1935年,是全球最大的雞肉、牛肉、豬肉生產商及供應商之一。其產品暢銷全美和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泰森在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45位。
Beyond Meat 成立於2009年,有眾多著名的投資者,包括億萬富翁比爾·蓋茨、推特(Twitter)的合作創始人 Evan Williams, Biz Stone, 和 Jason Goldman 創辦的 Obvious Corporation,以及矽谷風險投資公司 Kleiner Perkins。
與 Beyond Meat 類似,成立於 2011年由生化學家派翠克·澳·布朗創立的 Impossible Foods,也致力於開發“人造肉”漢堡以替代肉類產品。其投資人包括穀歌風險投資、維京全球投資、瑞士聯合銀行、李嘉誠和比爾·蓋茨等。
比爾·蓋茨在一次採訪中對風險投資家 Vinod Khosla 說:“所有消耗乳製品、蛋類、家禽、牛肉等動物產品的公司,實際上都可以主要利用植物材料來替代,使之(食物)更廉價,或許更健康,更善待動物,更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成立於2011年的 Hampton Creek 公司致力於開發植物蛋以替代來源於動物的蛋類。目前,其已經上市的產品植物蛋黃醬 Just Mayo 的價格比雞蛋蛋黃醬低10%-15%。
Hampton Creek 最初的投資人為科斯拉風險投資公司(Khosla Ventures),比爾·蓋茨也是這家公司的有限合夥人。之後的投資人有李嘉誠旗下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Yahoo 的楊致遠(Jerry Yang)、穀歌公司的副董事長 Jessica Powell 等。
由三位科學家創立的孟菲斯肉類公司(Memphis Meats)亦致力於研發實驗室培養培養的動物細胞,旨在為人類提供高品質的肉類而不傷害動物。該公司計畫在2021年之前讓實驗室培養的雞肉進入市場。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保羅·莫茲紮克(Paul Mozdziak)指出,理論上可以證明人造肉類要比飼養動物更經濟,因為它沒有骨骼、羽毛和大腦等這些組織,所有的能量和營養都可以(沒有浪費地)進入純肉組織。
目前,這家去年(2016)剛剛成立的孟菲斯肉類公司正在尋求融資。
美國肉食消費自2007年達到頂峰後,一直在下降。據非營利組織地球政策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珍妮特·拉森說,美國人2007年總共消耗了250億公斤的肉食。今年,消費量將是約220億公斤。
乳製品業也是畜牧業中碳排放的主要大戶,因此,乳製品業也沒有例外地正在改變。
成立於1919年的 Elmhurst 乳製品公司在運營了90年後因為市場需求下降現已停止生產乳製品,代之以生產植物奶。目前,其新系列產品有四種選擇、杏仁、榛子、腰果和核桃。
Elmhurst 是一個家族企業,雇員兩百多人,有牛奶運輸車300多輛。該公司的 CEO, Henry Schwartz 說:“我曾經嘗試繼續運營下去,因為這是我父親的公司,他讓我這樣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奶牛在乳製品公司受到的虐待,以及他們對脂肪、荷爾蒙、膽固醇等的顧慮。康奈爾大學的農業經濟教授 Andrew Novakovic 說,牛奶的消耗量在1940年達到頂峰,近年來消耗量急劇減少,從2010年的每人240磅減少到2015年的每人120磅。
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用植物蛋白替代肉類食品並非是什麼新鮮事兒。中國人已經吃了數百年的仿葷素食,主要是用大豆蛋白來替代肉類蛋白。至於,中國豆腐的發明更是有上千年的歷史。另外,中東地區有一種炸豆丸子(Falafel),類似中國的炸素丸子,但是用鷹嘴豆製作的。其歷史起源據說可以追溯至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