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種主要毒素

簡單地做一個正確的飲食選擇就能將你從動物性食品的五種內在毒素中解脫出來。同時,也能減少殺蟲劑、抗生素和其它有害化學成分的攝入,這些物質在動物性食品中有很高的濃度。

:本文是約翰·麥肯道格爾醫生網站新聞通訊2010年一月刊中的一篇文章。麥肯道格爾(John McDougall)是一位醫生及營養專家,一直在推廣純天然素食膳食,將它作為健康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他提倡靠天然、未經加工、低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如土豆、大米、豆類等澱粉食物,並排除所有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油,以預防和治療退變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他從事研究、寫作及演講營養與疾病的關係超過30年。對麥肯道格爾醫生更多的介紹見坎貝爾博士《中國調查報告》一書第16章。

動物性食品裏富含的蛋白質、脂肪、膽固醇、蛋氨酸(一種含硫的氨基酸)和可食用酸,正在毒害著幾乎每一個遵循標準西方飲食習慣的人。大多數人不瞭解這些,因為他們大約要吃這些食物40年或更久,才能因這些內源性毒素變得無力、殘疾,以致死亡。這個漫長的潛伏期愚弄了大眾,讓人們覺得選擇動物性食品為主的日常飲食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如果這類食物能使人有即時的反應,例如:吃了一盤煎蛋之後,胸口劇烈疼痛;享受了一頓上好的牛肋排晚餐後中風並癱瘓;或品嘗了一塊烤芝士三明治,一周後在身上發現了一個腫瘤硬塊;那麼吃動物性食品就會被廣泛認為是一個不怎麼明智的選擇了。這與我們對吸煙和飲酒的危害不能及時察覺類似。假如抽了一包煙後,你一周都要帶上人工呼吸機,或者喝了一兩瓶杜松子酒後,你就肝昏迷了,相信也沒有人會任憑自己沉溺於這些讓自己慢性死亡的工具了。然而,與食用動物性食品不同的是,抽煙飲酒的危害早已被大眾所認可和接受,但紅肉、禽類、蛋類和乳製品仍被認為是健康飲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遲遲沒有採取行動。

銷售慢性毒藥的藝術:分散消費者的注意力

動物性食品的銷售人員用一種叫做“獨特定位”的行銷手段吸引消費者。其實每個行業都是這樣的,他們試圖把自己的產品描述成與眾不同、裏面富含某種營養物質的食品。久而久之,這樣一種有效的廣告策略傳達出這樣的意思,提到鈣就讓人想到牛奶和乳酪,鐵變成了牛肉的同義詞,而蛋類則以“高品質蛋白質的最佳來源”著稱。

因為這些聳人聽聞的營養素也通常大量存在于普通植物性飲食中,以及由於有足夠豐富的食物,缺乏這些營養素的疾病少有發生。所以,雖然紅肉、禽類、乳製品和蛋類食品中含有某種高濃度的特定營養素,它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營養優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牛奶和乳酪中缺乏鐵,而紅肉、禽類和蛋類(除非你吃蛋殼)幾乎不含鈣。

突出單一營養素的豐富是一種狡猾的行銷目標。它把消費者,有時甚至是營養學家的注意力,從消費各種動物性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方面轉移開來。在我42年提供醫療服務的生涯中,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病人是因為吃了馬鈴薯、甘薯、玉米、大米、豆類、水果和(或)蔬菜(沒有變質的,沒有受到污染的)而患病的。然而,在我的日常行醫實踐中,我發現(和其他職業醫生一樣),很大一部分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和癌症是源自食用動物性食品,不論是新鮮的肉類,還是加工肉製品,或是醃制的肉類食品。

對動物性食品毒害大眾的簡要觀點

動物性食品──不論它們是來自牛、豬、雞的肌肉、禽類的蛋還是哺乳動物的乳汁──在營養成分的構成上大同小異,他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可以認為是差不多的(參見文末的對比表格)。為了避免人們對市場行銷策略所打出的“獨特定位”招牌所迷惑,讓我們來看一看把不同種類的動物性食品混合在一起,再與對照物,澱粉類食物進行對比。

如果我將紅肉、雞肉、蛋類和乳酪這幾種美國人一天要吃好幾次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最終的產品將會是一種由蛋白質、脂肪和水組成的高濃度酸性混合物──每一種材料都提供了相似的營養成分。而將多種澱粉類食品,如豆類、大米、馬鈴薯和甘薯等混合,在營養成分上則是互為補充。

動物性食品混合物與澱粉類食品混合物的對比
  動物性食品 澱粉類食品 對比
蛋白質 35 13 3倍
脂肪 61 4 15倍
膽固醇 92 0 >100倍
蛋氨酸 254 64 4倍
酸(腎臟酸負荷(RAL)) 8 <1 >10倍
*蛋白質和脂肪資料是按卡路里百分比含量計算。膽固醇和蛋氨酸數據是每100卡路里所含毫克數。可食用酸含量(以腎臟酸負荷(RAL)計算)是每100卡路里的含量。(資料引用來源見原文,編者注)

動物性食品中危害我們的五種超標成分

當我們攝入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含硫氨基酸(例如蛋氨酸),和可食用酸的量超過我們新陳代謝的解毒和清除能力時,它們會毒害我們。與適合人類的、以澱粉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相比(參見我2009年2月的文章),動物性食品含有3倍的蛋白質、15倍的脂肪、100多倍的膽固醇、4倍的蛋氨酸和至少10倍的可食用酸,這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負擔。此外,這些有毒成分的毒性是相互影響的。例如,過量的蛋白質、蛋氨酸和酸性物質協同作用破壞著我們的骨骼。過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則是共同摧毀著我們的動脈(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並會引發癌症。下面我會詳細介紹動物性食品中的這五種毀滅性的成分是怎樣破壞你身體健康的。

蛋白質過量

一旦你的蛋白質攝入量超過需求,身體就會自動清除多餘的蛋白質,主要是通過肝臟和腎臟清除。如果你的汗液和尿液散發出很強烈的尿素的味道,你就該意識到攝入的蛋白質過量了。即使是健康的人,身體在消除多餘蛋白質的過程中也會造成損耗。平均來說,在人的一生中(70年),進食高動物蛋白的西餐會使腎臟功能損耗25%。對於腎臟和肝臟已經功能不全的人群來說,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加速病程以致引起徹底的器官衰竭。過量的蛋白質還會損害骨骼。若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加倍,那麼隨尿液流失的鈣質就會增加50%,這樣的結果是引發骨質疏鬆和腎結石。

脂毒性(脂肪過量)

最近的一個有關美國肥胖症流行的報告(2007至2008年)指出有33.8%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其中有68%的人超重。飲食中的脂肪可以毫不費力地轉化為你的身體脂肪。如果你食用的脂肪過量,多餘的脂肪還會轉而貯藏在你的肝臟、心臟和肌肉中。多餘的脂肪積累會使胰島素抗性增強,從而引發其他的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中風和二型糖尿病。過重的脂肪還會對下肢關節造成危害(關節炎)。飲食中和身體上的過多脂肪會改變你細胞的新陳代謝活動,並通過多種已知機制引發癌症。

膽固醇過量

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人作為動物的一種,自身就已經能提供所需的膽固醇了。不幸的是,人體只能清除比自身合成量多一點的膽固醇。於是,吃葷所增加的膽固醇大多就在你的身體各部分累積了起來,比如你的皮膚、肌腱和動脈。沉積在動脈中的膽固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過多的膽固醇也會致癌。

硫的毒性

過量消耗含硫的氨基酸(如蛋氨酸)將會引起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顯而易見,硫本身有一股惡臭,聞起來就像壞雞蛋,會產生口臭、體臭和有害的胃腸脹氣。蛋氨酸代謝產生的高半胱氨酸是引發心臟病、中風、周圍血管病、靜脈栓塞、癡呆、阿茲海默症和抑鬱症的危險因素。硫促進癌性腫瘤的生長,毒害腸道組織。含硫氨基酸代謝產生的硫酸是自然界中酸性最強的酸之一。

酸性成分過量

在進食後,你的身體必須中和你所吃的動物性食品中過量的酸性成分。你的骨骼是維持身體酸堿平衡的主要緩衝系統,它通過釋放鹼性成分(碳酸鹽、檸檬酸鹽和鈉鹽)來抵消這些酸性成分,這樣會造成骨骼成分溶解。動物性食品中的酸性成分還會提高體內可的松(類固醇)水準。過量的類固醇是造成骨成分進一步流失的原因。慢性酸中毒的最終結果是腎結石和骨質疏鬆。

用澱粉類食品解毒

簡單地做一個正確的飲食選擇就能將你從動物性食品的五種內在毒素中解脫出來。同時,也能減少殺蟲劑、抗生素和其他有害化學成分的攝入,這些物質在動物性食品中有很高的濃度。你的身體還會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鹼性物質以及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必要的植物化學成分。而且,你還能避免自己暴露在通過動物傳播的傳染性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和朊病毒)之下,這些微生物會引起急性和致命性疾病。今天給你的身體一個休息的機會:選擇澱粉類食品,讓自己免受動物性食品中大量存在的五種毒素的侵害吧!

動物性食品中脂肪和蛋白質的平均熱量
  牛肉 雞肉 乳酪 蛋類 混合物
蛋白質 37 46 25 32 35
脂肪 57 51 74 61 61
膽固醇 32 36 26 272 92
酸(腎臟酸負荷(RAL)) 6.3 7.0 10 8.2 8
植物性食品中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
  豆類 大米 馬鈴薯 甘薯 混合物
蛋白質 29 9 8 7 13
脂肪 4 8 1 1 4
膽固醇 0 0 0 0 0
酸(腎臟酸負荷(RAL)) 1 1 -5 -9 -3
*蛋白質和脂肪資料是按卡路里百分比含量計算。膽固醇和蛋氨酸數據是每100卡路里所含毫克數。可食用酸含量(以腎臟酸負荷(RAL)計算)是每100卡路里的含量。

參考文獻見原文。

譯自 Five Major Poisons Inherently Found in Animal Foods

參考 Clare 翻譯的譯文 校對:趙磊


反式脂肪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23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
新闻 | 气候专家称火电站排放硫化物或减缓全球变暖
有机农耕 | 中国环保部:苹果茶叶最早年底禁用农药硫丹
有机农耕 | 全球禁用硫丹农药
坎贝尔博士 | 要不要继续服用鱼油?
健康 | 必需脂肪酸
健康 | 体脂肪增加死亡风险
健康 | 纯素食女性体内好脂肪酸长链欧米茄-3较多
反式脂肪 |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在2023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
機構組織 | 綠色蛋白質聯盟
新聞 | 氣候專家稱火電站排放硫化物或減緩全球變暖
有機農耕 | 中國環保部:蘋果茶葉最早年底禁用農藥硫丹
有機農耕 | 全球禁用硫丹農藥
坎貝爾博士 | 要不要繼續服用魚油?
健康 | 必需脂肪酸
健康 | 雞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