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與植物無關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佈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佈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潮濕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夠以無氧的方式形成甲烷,然而植物能夠以有氧參與的形式大規模生成甲烷的說法依然存在巨大的爭論。2006年,德國海德爾堡市馬普學會核子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化學家Frank Keppler,在溫室中利用已經死亡的植物葉片進行了一項試驗,最後的結果顯示,許多植物能夠通過一種神秘的機制產生甲烷。Keppler的研究宣稱,植物應當對大氣中10%到45%的甲烷排放負責。

回憶起這段往事,英國Egham市皇家豪羅威學院的Euan Nisbet認為:“這一發現多少有些聳人聽聞。”如果真是那樣,植物生物化學研究和全球甲烷排放研究都需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它同時意味著人類對於全球變暖所作的“貢獻”要少於之前的預期。

Nisbet的研究小組著手對Keppler的發現進行了調查──他們在沒有其他外來溫室氣體的環境中種植了相同的植物,包括芹菜(Apium graveolens)和一種水稻(Oryza sativa)。研究人員最後並沒有發現甲烷的痕跡,這說明單憑植物並不會產生這種溫室氣體。在另一項試驗中,研究小組將植物放入了溶解有甲烷的水中。毫無疑問,這些植物的根系吸收了溶解了甲烷的水,之後便從葉片中釋放出氣體和水汽,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蒸發過程。

研究人員同時試圖尋找植物在有氧模式下製造甲烷的化學途徑。然而他們的打算落空了──在這些植物的基因所編碼的酶中,沒有一個與產生甲烷的微生物所形成的酶類似。參與該項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的Christopher Howe認為,“這意味著植物並沒有犯罪。”研究人員在最近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網路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如今在美因茲市馬普學會化學研究所任職的Keppler對於研究小組的某些結論表示贊同,他說,蒸發在甲烷的植物排放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但是Keppler依然堅持認為植物能夠通過一種未經確認的生物化學新途徑來產生甲烷。而Nisbet則對此表示懷疑:“我們並不是說絕對沒有這種機制,但我們確實沒有找到它。”